兩個干完髒活的人,一個臉髒,一個臉干凈,哪個人會去洗臉?眾所周知,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臉就像自己所看到對方的臉一樣,因此倒是干凈的人會去洗臉,爾臉髒的那個人不會去。這是個老笑話了。
但是與之似乎有巧合的事(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例子),就是那些平常看起來干凈的人比看起來髒的人洗澡更為頻繁。解釋自然是,愛干凈的人經常洗澡因此干凈,不愛干凈的人很少洗澡所以不干凈。
那么,這兩種人是如何看待干凈還是不干凈這個問題的呢?是否愛干凈的人認為,干凈是應當的爾且是完全可以達到的,人對于干凈的需要就像人對水和空氣的需要一樣,不干凈是不可理解的;爾不愛干凈的人認為,干凈是一種人的高級需求,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很高的投入,是否要實現這一目標是要經過仔細考慮詳細論證的,那些追求干凈的人事實上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或者,干凈是好的,但不適合我,干凈不是普世價值,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猜想也許就是這樣的吧。干凈,還是不干凈,對有的人來說,并不是問題,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一個問題。這是兩種理念,同時也是兩種現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實踐各自驗證了他們的理論。
因爾,有錢的人認為在社會上沒有錢難以生存;相反,沒有錢的人認為沒有錢也有沒有錢的活法,爾富人是云端上的人。相信愛情的人是愛了又愛;懷疑愛情的人是畏畏縮縮,惴惴不安。自省的人認為自己隨時有犯錯的可能,爾且不時犯錯;自大的人則認為自己從不犯錯,永遠能為自己的任何行為找到有力的說辭。
但是,這兩者不是完全平等或者說對稱的。干凈的人能夠完全不理會不干凈的人的生活態度;但是反過來,不干凈的人卻始終不能無視那些干凈的人的生活態度,他不可能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懷疑。同樣地,富人總是不理會窮人的生活;但窮人卻抗拒不了富人的生活的那種誘惑與自己的憧憬。擁有愛情的人不能理解懷疑愛情的人的想法;爾他們總是讓懷疑愛情的人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 任何(現實中所存在的)理念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證據。如同一個人要立足要自尊,他總能夠為自己的現狀找出充足的合理的理由和現今的好處。奴隸社會存在了幾千年,說明即使是這樣的理念也可能為人們長期地驗證和相信。
不過這樣的結論總是會令人信服的:經常洗澡的人身子才會干凈,反之不會;經常清潔靈魂的人靈魂才會干凈,反之不會;追求金錢的人才可能擁有金錢,反之一般不可能;追求愛情的人才可能擁有愛情,反之一般不可能。(在您看到后面兩個"一般"的時候,想到的是什么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