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动画片在很多地方都有极高的得分与评价。从手法来说,也许可以称为先锋派。我个人十分不喜欢。但是从一些评论看,只有个别是极用功的。通过评论了解电影本来就不足取,更糟糕的是从一个自以为“很有心得”的小点开始发挥直到不知所云的评论太多。 在一个极小范围内得到崇拜式的文化主题如果称为 Cult, 那么这部可以叫 Pseudo-cult,因为不少人都没看懂,只是在这种虚假的崇拜中得到自以为是的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故事情节简单,女主角家被追债,男主角在地铁里意外遇到正在逃追债人的女主角,并与之一同来到女主角家的烤肉店,遇到女主角的父亲、姐姐和未婚夫。正在男主角为小时只写信却不见面说话最终痛失女主角而追悔痛苦时,两位追债人来到,造成了大混乱,男主角被光头追债人一枪打死,而光头被另一追债人眼镜男打死。男主角的灵魂,遇到了 神様 (かみさま,kamisama),由于不甘心和求生的欲望,男主角向着 神様 所指的湮灭之路的反方向狂奔,时间回流,男主角再次回到现实,杀死了光头追债人,带着女主角姐妹二人开车逃向未来和希望,却由于追债人背后的组织追杀掉入大海,被大鲸鱼吞下。在鲸鱼的肚子里他们遇到了由于贩毒被发现而逃命误入鲸口,已在此生活了三十年的老人。然而鲸鱼已渐渐老去,天命将近,四人最终在鲸鱼最后一次游回大阪海岸时成功逃了出来。
这样叙述的故事,也许本可以贴上一些这样的标签:爱情/励志/犯罪/惊悚/魔幻。
但是影片本身却是令观者会产生错乱和不适的。画面阴暗,色调昏沉;大片猩红一再出现;性暗示场景频繁出现;抽象的色彩线条的急速变幻。(主角被光头所射杀的一枪是从屁股射入,可由此部分了解这部影片的口味。)偶尔真人的图像加在二维的场景中,也是一大特色。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还是在开头和结尾。
开头的四十八秒,灰色,追债人甲,即“眼镜男”,坐在汽车里看到女主角,追债人乙,光头,从车里追出去;男主角站在车内,女主角奔向车厢最后一刻脚被车门夹住,车门再次打开,光头得以上车。然后开始“前传闪回”,直到三分零二秒。之后光头返回,敲眼镜男的车窗。(暗示光头已然跟踪找到女主角家,所以之后二人得以去烤肉店追债,最终大混乱。)然后片名出现。结尾四人超现实地飞奔出鲸口(其实一直本片都在超现实),直至飞升空中,男主角俯视大阪,时间(再次)变得模糊不清,现实与历史,真实与虚幻,重叠起来,展现出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世界,美丽的大阪。在大阪的通天阁上的竖排标语(人、まち、かがやく!大阪 // People, city, shining! Osaka --[Google Translation])——虽然真正的通天阁上标语是日立的广告。然后的镜头闪现是四人的未来(也许有的只是可能的未来,表现对未来的生活的希望和愿景和预期)。然后,时间再次回退直至最开始,汽车驾驶座上眼镜男虎躯一震,仿佛大梦初醒,女主角出现,光头男追出去。但是这次眼镜男没有在原地等,而是倒车(画面回彩、温暖)、走了!去车站和女人一起上车去东京了!(在正文里眼镜男打死光头之后,回忆起在车站等自己的女人,悔恨不已。) 而在女主角飞身跃入地铁车厢的最后一刻,则是紧闭着眼睛使出了全力,车门关闭(没有再次打开),(镜头回彩,温暖),光头没能上车。大混乱得以避免。Good End. 然后片名出现。然后,“前传闪回”增强版,这个“前传闪回”大约四分十秒,多了很多镜头,让观众一方面回忆之前的,一方面再往内填充。
通过“前传闪回”,可以捕捉到大量的内容(需要很麻烦的暂停):包括鲸鱼老人,追债人眼镜男和光头,他们的老大,男主角,女主角,女主角的姐姐、母亲、风流好色不负责任的父亲。这里我们得知鲸鱼老人是眼镜男的父亲;而横刀夺爱、抢走眼镜男的恋人的那个留猫王发型开敞蓬车的男人、正是女主角的父亲;眼镜男所开的车,与女主角的父亲当时开的车是同一型号,也正是凭着同样的车,才使得女主角的母亲认出眼镜男来,并决定离开丈夫、与眼镜男一同去东京;通过这个“前传闪回”,使得眼睛男和女主角的姐姐两个人物变得更加深刻,眼镜男变得更加忧郁,而女主角的姐姐更加坚强和有担当。为了让人确认大致的时间顺序,除了用场景表示时代外,还大量记录了诸如最早的猴子坐航天飞机、通天阁的烧毁、通天阁的重建、阿姆斯特朗登月、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甚至海湾战争的画面加入这一回闪当中。
人的人生可以有多条完全不同的轨迹,有的是好的结局,有的不是。在日本的电子游戏中,各种复杂的分支剧情也是十分常见,选择极为重要。正如年轻时的鲸鱼老人在教堂所见的画,左边天堂,右边即地狱。在影片比较突出的是眼镜男和女主角的选择。选择赴约与女人一起去东京,选择在车门关上的最后一刻不被夹住脚地冲进去,得到的就是好的结局。而在男主角也有,选择做点什么而不是任人肆意鱼肉,至少能够挽救自己的狗命,也还有别人的。
在鲸鱼腹中,在这个温暖的小世界,有全套舒适生活设施,有自己想要的人,没有追债的人,也没有追杀的人,没有在社会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冷遇与艰难。但是仍旧要拼了命地逃出去,为什么?还是因为热爱生活。即使生活中有多么不易,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期待、打拼,但在鲸鱼腹中什么也没有,以至于需要确认自己还活着,人本来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而已。因此在逃出鲸口之后,原先灰暗的城市变得鲜艳,变得有人情味。即使是个失败者,也要投入于这生活之中。
但是这个是 Mind Game,是《心灵游戏》,《思维游戏》。是虚写的。是男主角的思想,像是一场自我梦境的搏斗。由于爱情失败、生活堕落、意志消沉,而完全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从开始到进入女主角的烤肉店喝酒,在眼镜男和光头两个追债人进来之前,这时的男主角,是正常的,不癫狂的,应当是原作者对自己的再现:猥琐、消沉、胆怯、深情、体贴、简单的善良。之后的故事,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或者,如同抽了大麻一般,故事最后更是达到如同吸了海洛因一般。这是一个梦(魇)。是一个人所操纵的思维。被一枪杀死,是对自己的当前命运的预计;见到低俗的 “神様”的场景,更是一种戏谑,从反方向冲从回现实,这说明了作者的狡黠(对于 神様的近百化身,其实正如 神様所言“因为你并没有决定好我是什么样子”),也说明,这个 神様本是按照 男主角的意志去存在、去行事、去猥琐、去鼓励的;至于飞车脱逃场景,则说明作者通过反思,通过用 上帝之口鼓励自己之后,需要爆发(“小宇宙”);而进入鲸鱼之口说明,作者明白在现实中,仅仅凭一时(“小宇宙”)的爆发,并不改变什么,并不改变现状。进入鲸鱼腹,就是进入自己的幻想来逃避现实,男主角需要这样一个鲸鱼腹来让自己不至死去,也需要它来满足自己由此环游世界的得意。鲸鱼腹中的生活非常好,作者有意设置出这样的场景,这里的生活完全自给自足,也没有不想见到的人,不存在任何不适。但是他却要一次次地努力逃出鲸鱼腹,因为一个无尽的醒不来的美梦,比死亡还要可怕。最后的结局则是,作者回到现实中来,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预计着自己和周围人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回到了生活,回到了希望,实现了自身的“复活”,或者说真正的“重觉醒”。(比以 神様的名义反省和激励自己要深刻的多。)
这部影片中的约九十秒以抽象象征手法和极速色彩线条表现的性爱场景,确实令我想到海洛因。影片中却是也多次提到毒品。以至于令我猜想,其中那些暴力激荡的色彩,是原作者在吸食毒品时得到的灵感。希望这样的说法不会被看作对原作者的不敬,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激荡的画面和情节固然刺激,但是真正感染人的是生活中真情实感,因为人只能理解正常的现实所见的事物。高深是好的,如果不是故作高深。影片中眼睛男对年轻时甩掉自己的恋人(即女主角的母亲)的不忘的深情,对于父母的深深怀念(他一直带着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手表,尽管看起来很不适合他),还有女主角的姐姐默默的承担和自我牺牲;这些比起男主角那惆怅的自恋和自怨自艾,比起女主角的天真和魔鬼身材,更加令人感动。脱离于现实的想象,其最常见的也难以掩饰的特点是,故事的背景是空的,是缺失的。这个空,在这里是浩瀚的黑暗的大海,是同样浩瀚同样黑暗的鲸鱼的肚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